2015年11月17日晚,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在沙河校区教学楼201教室举行了题为“国际人道法领域的事实探寻”的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国际法系讲师严文君博士主持,吴雅莹、廉雅雯两位同学作为报告人进行主题发言。
此次沙龙活动以苏丹达尔富尔冲突为背景,重点围绕“怎么确定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发生了什么样的人道主义危机?”、“相关国际罪行怎么认定?”以及“如何开展人道主义调研?” 等问题,分析联合国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美国对应的调查文件、以及其他NGO组织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就如何开展国际人道法的事实探寻展开讨论。
吴雅莹同学首先对达尔富尔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问题起源和相关政治利益等方面进行了背景介绍;然后她介绍了此次各方调查数据的情况。她认为可以采用长期跟踪采集数据、使用周边其他相似地区的数据等方式来提高人道主义危机确定时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严文君老师提问该如何看待这些提高数据准确性的方法时,吴雅莹同学提出了建立机制统计数据的想法。
廉雅雯同学在发言中分析了美国报告的有关内容,并对于人道法中的事实探寻提出了她的看法,如调查中立、客观性、稳定局势以及运用高科技手段等。
两位同学的发言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沙龙的最后,严文君老师总结道:中立性、客观性、时效性是国际人道法的事实探寻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次沙龙主要对事实探寻的方法进行讨论。在事实探寻的过程中,也应当去质疑不同方面的意见,其目的在于探寻事实的真相,找到事实的起源、危机的类型、涉及的人员伤亡、人道主义罪行的定性、证据的搜集等问题,关注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必然性,不能脱离事实和法律看问题,要减少单纯建立在情感和偏见上的判断做决定。“如何最大程度地接近真相”,“如何用最合理的方式寻找事实”是事实探寻中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同时严文君老师建议在今后的报告中,材料分析是基础,建议同学们在这个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