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19日,海牙国际法学院举办了为期三周的国际私法暑期班,我系教师杨赟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暑期班学员由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国际法学生及学者组成,课程设置分为通识课程和专题课程。通识课程由来自威拉姆特大学的西蒙尼德斯教授讲授,内容涉及国际私法发展的历史基础、国际私法的性质、单边主义的发展、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冲突、连接点的灵活化、以及实践中的分割方法等。专题课程由国际私法学者和实务部门人员分别讲授,内容涉及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国际私法领域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适用、国际代孕问题、国际太空活动的法律制度等话题。
我系教师杨赟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了针对文凭取得的指导课程。课程分为英语和法语两班,英语指导课由来自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舍雷尔讲师主持,话题围绕环境责任、默示的法律选择、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平行诉讼、国际私法的公法化展开,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深化了对传统国际私法理论的理解,并更好地把握了国际私法的前沿问题。
课程之外我系教师杨赟会同暑期班其他成员参观了马耳他驻荷兰使馆,了解了使馆的发展运作以及面临的问题,并与使馆工作人员就马耳他的历史、与欧洲各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参加了海牙国际私法会议(HCCH)组织的博士生论坛,并在高级法律顾问格罗夫女士的主持下就涉外侵权领域设定统一法院管辖规则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通过参与海牙国际法学院暑期班的学习,我系教师杨赟认为,当今国际私法、公法与私法的边界越发模糊,欧洲国家对人权的讨论已经延伸至私法领域。欧美学者在研究具体判例时更加强调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并力图通过改写传统冲突规则实现这一目的。国际司法合作进一步增强,对于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以及管辖权的统一讨论甚为激烈。通过此次学习,深感我国国际私法的学科发展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不断完善国内理论体系,解决司法实践问题,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了解不同法系国家的思维路径,以便更好地展开国际合作,解决涉外民商事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