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主办的首届国际法暑期班开班仪式在我院展览路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暑期班有来自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各高校的20名2013级优秀本科生参加。上述暑期班的学员,是从全国各著名法学院校报名的几十名优秀本科生中选出的。在7月11日——7月14日几天的时间里,这些优秀学子聆听国际法专家讲座,参观外交机构,共同研讨国际法前沿问题,收获颇丰。
7月11日上午,暑期班开班仪式在展览路校区353教室举行。国际法系主任许军珂教授介绍了外交学院国际法系的历史、发展现况,鼓励同学们利用暑期班增加交流,关注、报考我院国际法学研究生。李红勃教授介绍了国际法系走出的知名校友情况,并强调了我系特色。
之后,我院国际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江国青教授主讲专题讲座,主题为“外交保护与领事协助——公民海外权益保护的两个维度”。江教授依托其在国际组织法、条约法和外交法领域的造诣,主要从国际法院拉格兰德案和利比亚撤侨行动、外交保护与领事协助制度的基本内容体系、外交保护和领事协助的联系和区别与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与实践四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学员们还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与江老师进行了充分交流。
7月11日下午,在我系王佳老师、焦阳老师的组织下,“南海仲裁案的法理研析”学术沙龙成功举行。沙龙伊始,两位老师分别向同学们讲解了案件背景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各高校的同学争相发言,角度各异,亮点颇多,得到了老师的赞扬。
7月12日上午,剑桥大学国际法教授、劳特派特(Lauterpacht)国际法中心主任,国际顶尖的国际法专家Marc Weller教授为学员们主讲“国际法与武力使用”专题讲座。Marc Weller先生曾多次参与国际和平协商与冲突解决,他首先介绍了关于武力使用的历史,他指出,二次世界大战给了我们人类一个教训:战争的本质是十分恶劣的。关于国际争端,应该用人道主义的、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去解决。接着他介绍了集体安全政策(Collective Security)和自我防卫(Self Defense)的概念和区别。最后,同学们向Marc Weller教授提出了很多关于国际法与武力使用的问题,Marc Weller教授对这些问题都做了精彩的解答。
7月12日下午,暑期班第二次学术沙龙成功举行。本场沙龙的主题是“从乔丹案看涉外民事案件在我国的审理”。我系杨赟老师、张春燕老师以分析事实法理和引导提问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迅速把握案件争议点,有条不紊地对案件的法条适用、法理背景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围绕着两位老师给出的9个切入点,学员们争先恐后发言,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汲取了知识。
7月13日下午,在我系李红勃教授、杨赟老师、孙舒老师的带领下,暑期班学员参观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以及外交部新闻发布厅“蓝厅”。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政策顾问Danni女士和工作人员热情招待了暑期班师生。同学们观看了以联合国建立70周年纪念和介绍联合国在世界各地开展工作为主题的视频,工作人员以“南南合作”为主题,介绍了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领域、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以及前景展望,还介绍了联合国自1979年以来与中国在多个领域合作的状况、以中国在加纳、赞比亚的项目为例讲解联合国推进的三方合作。
之后,暑期班师生来到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大家全程聆听了当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并与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陆慷进行了交流座谈。陆慷司长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然后简要介绍了他与发言人办公室人员充实而紧凑的日常工作,接着便针对同学们关心的各种问题耐心而风趣地逐一解答,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气氛相当活跃。通过此次近距离交流,外交官这一职业形象在大家头脑中真正丰满生动起来。
7月14日上午,我院知名校友、首位中国籍WTO庭辩律师彭俊先生为暑期班学员做了题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专题讲座。彭俊律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要、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的实践以及中国律师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情况。讲座的后半部分学员们针对涉外律师工作、国际法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等各方面问题与彭俊律师进行了广泛交流。
暑期班还举行了结业考试与欢送活动,每位学员都获得了结业证书。通过参加暑期班,同学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收获了友谊;通过举办首届国际法暑期班,我系增强了与其他院校专家、学子在国际法领域的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我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