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12月4日——法治宣传日,弘扬法治精神与文明,增加全校同学学习法律知识,2012年12月2日晚上19时至22时,国际法系法律援助中心在沙河校区教学楼212教室成功举办了“外交学院首届法律知识竞赛”。
本次大赛法律援助中心请到的评委有周望舒老师,李宏勃老师、潘皓宇老师和大二的周玉晨、白安和辛佳颐。本次法律知识竞赛除27位国际法系大一的参赛选手外,还有其他未参赛的大一同学、大二的同学、其他系的同学都赶到现场为各参赛队助阵加油。
本次竞赛采用淘汰制,共九支参赛队,每支队伍由三名选手组成。比赛开始时各支队伍的自我介绍非常精彩,队名各具特色,选手们胸有成竹。
第一环节——必答题,每队各获得一组、4道分别关于宪法、法制史、法理学和法律运用的选择题,并有一次现场求助大二学长或学姐的机会。在这轮比赛中我们看到了选手们扎实的基础和默契的配合,现场求助环节更让我们一睹大二学长学姐们的睿智和风采。不仅让大家学到了知识,也增进了不同年级同学间的交流和了解。在一轮比拼过后,五支得分较高的队伍进入下个环节进行比赛,未晋级的四支队伍退入观众席中继续观战。
第二环节——抢答题,共十道题,涉及到法律的各个方面。每支队伍派出一人,用捏爆手中气球的方式进行抢答。本环节不仅要求选手基础知识扎实,还要耳聪手快,对机敏程度的要求很高。并且由于抢答方式较特别,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欢乐。在一轮紧张激烈的争夺后,累计第一轮得分,最终得分最高的两支队伍成功晋级。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两支队伍分别拿到了同一个案例并站在甲、乙两方的立场与大二智囊团(成员为王连仲、周宇翔、黄仁俊和王艳茜)在场外指定教室内进行讨论,为最后一个环节的论证做准备。
在此期间,现场进行了趣味互动——你画我猜游戏,由一名同学在台上用除语言之外的一切形式表演规定的 “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术语,其余的选手和观众猜,表演者和猜对的同学均获赠精美小礼品。游戏过程中,观众和选手都积极参与,各位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形象的表演使得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为整场大赛增温增色不少。同时本环节也赋予了一些法律术语特别的趣味性,增加了本专业同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个环节,两支队伍分别站在案例的正反方进行了三分钟的论点阐述和分别计时五分钟的自由言论。本环节考察选手的法律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最后由评委组的三位评委老师和三位大二学长学姐商讨后给出两支队伍的最终得分。
经过选手们精彩的对决,最终由陈雨萱、谭雨、鲁亦秋组成的“陈坛鲁菜”队和由罗婞、梁亦禾、郑也子组成的“西崽很忧桑”队分别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和亚军。
此次法律知识竞赛一方面给非法律专业的同学们丰富了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国际法系的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进一步的记忆和巩固,增进了同学们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同学们对法律的兴趣和热爱,是对法律知识宣传的一种推进。并且由于选手都是大一同学,题目的难度不是太高,专业性与趣味性并行,有很好的普法效果。
在嘉宾点评环节,评委老师们高度评价了本次知识竞赛的整体进程与效果,肯定了竞赛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如在比赛中还存在一些操作上的不便和题目的疏漏,今后举办比赛时赛题还需经过细致的审核以及与专业课老师的沟通。这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法律援助中心举办的第一届法律知识竞赛,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我们在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以后一定能办出更加精彩、成功的比赛。希望今后这个活动能在国际法系法律援助中心的发扬下做得更大更好。
此次比赛得到了学院领导、各部门领导、国际法系领导以及沙河校区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